向梅

早年经历

向梅向梅,1937年8月10日出生于北平,河南巩县人。中国内地女演员,中国影协第四届,第五届理事,上海影协理事,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常务理事。自幼喜爱文艺,上中学时就是学校业余话剧团的演员。1949年,自幼爱好文艺的向梅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,很快成为学校业余话剧团的小演员。1951年,大姐武豫梅考入表演艺术研究所,更是激起了小向梅对演员的追求与向往。1955年,向梅高中毕业,她填写的大学第一志愿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。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刚刚结束,祖国急需建设,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,向梅在父母,老师和团组织的说服下,“忍痛割爱”,报考了天津大学建筑系,所以中学毕业后进入天津大学建筑系学习。向梅走上银幕之路的经历非常奇特。1957年1月的某一天,十多岁的向梅正在屋里温习功课,突然从门缝里塞进了一封信。这是上海电影厂发来的一封邀请信,大致内容是: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谢晋将拍摄新片《女篮五号》,现还在寻找女演员,此片的制片主任丁里将于3天后来学校见她。向梅觉得非常奇怪:自己从来没有给任何影视公司寄过简历之类的东西,怎么会有人给自己发信。原来有一次向梅跟随家人到北京玩,一位远房亲戚见过向梅后,就一直觉得她应该从事文艺工作。因此,便向别人推荐了向梅。那次,是向梅有生以来第一次演戏。1957年,由于偶然的机会参加拍摄影片《女篮五号》,初上银幕,向梅表演的朴素,自然,本色,获得观众好评。同年向梅进入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。

演艺经历

西游记剧照1957年到1964年,向梅在《红色娘子军》,《北国江南》,《夜航》中扮演类型各异的角色。1979年,文革结束后,向梅在剧情电影《保密局的枪声》中扮演一位机智,勇敢的地下工作者,1980年凭借该片获第二届小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女配角奖。向梅代表作红色娘子军创6亿票房1980年,在《蓝色档案》中扮演一位双面女地下党,在银幕上塑造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。八十年代,向梅更是勇于挑战各类新的形象,相继出演了《琴童》中的女歌手,《永不调谢的花朵》中的烈士张志新,《代价》中的知识分子等,甚至在电视剧《丁香别墅》中一人分饰三角。进入九十年代,向梅又参加了《月随人归》等影片的拍摄,但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银屏,向梅的表演质朴自然,戏路很宽,人物类型变化多样,参予演出影片多部,硕果累累。1987年,因在《流亡大学》饰演校长夫人,获上海市文联举办的首届文学艺术奖优秀电影表演奖,中国电影表演学会表演奖。电视剧老人的故事多年后,让向梅再次活跃银幕的是影片《保密局的枪声》。能够出演这部影片,经历也十分巧合。那时候向梅已经40多岁了。长春电影制片厂一直在为影片物色人选,一次,长影厂的一位摄影师在上海的一个影院观众席中见到向梅后,就认为此角色非向梅莫属。但由于影片放映中无法上前跟向梅打招呼,等电影结束后,向梅已经消失在观众群众了。于是那位摄影师便在上海电影厂寻找向梅,辗转几回,最后从向梅的姐姐口中听到“莫不是我妹妹向梅?”才终于找到了向梅。自从演出这部戏后,沉寂多年的向梅又活了起来,戏约不断。最让人叫绝的是她在《蓝色档案》中塑造的地下党工作者形象。为了演好这个角色,向梅在服装,化妆以及道具上下足了功夫。有一场戏需要穿旗袍出场,工作人员帮她选了红色的挑花丝绒旗袍,但她却要求穿一件黑色的丝绒旗袍。最后,在她的坚持下,她以一袭“安娜式”黑色丝绒旗袍出场,艳压群芳,美而不媚。她那形象至今仍被观众奉为经典。

个人生活

向梅旧照从“武相梅”到“向梅”向梅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,原名武相梅。父亲武兆发是留美归来的生物学家,母亲黄月华毕业于上海中西女校。向梅家中有7女1男8个孩子,女儿分别取名为:豫梅,平梅,相梅,燕梅,季梅,幼梅,素梅,唯一的儿子名为宗政,他们被父母的亲朋好友称之为“七朵梅花一棵松”。

社会活动

担任职务曾担任上影演员剧团团长。是中国影协理事,上海影协理事,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常务理事。

人物评价

向梅向梅在《红色娘子军》中扮演一个由童养媳成长觉悟的红军战士形象——红莲,在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思想感情的起伏上,掌握得较准确,表演得内在,含蓄,真实,可信。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,由本色表演进入到创造角色的阶段。尽管演绎了不少经典的影片,但向梅对自己的演员生涯也有不少遗憾。由于形象洋气,皮肤白嫩,在工农兵影视如火如荼的年代,她没能演绎工农兵形象。虽演了不少电影,但却从来没有得过什么奖。不过,向梅如今仍然活跃乐观,不断在一些影视中成功出演母亲形象。